沧浪亭

昔日苏公游衍地,于今清胜属高僧。
虚亭独坐浑无事,惟有楞严一卷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沧浪亭从文人雅士的游乐胜地到僧人清修之地的转变,展现了时光流转中的宁静禅意。

前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用"昔日"和"于今"形成时间跨度。曾经是苏轼(苏公)这样的大文豪游玩的地方,如今却成了高僧修行的清净场所。这种转变暗示着繁华终将归于平静的人生哲理。

后两句聚焦当下场景:空荡荡的亭子里,僧人独自静坐,身边只有一部《楞严经》。"浑无事"三字特别传神,既写实(确实没在做具体事情),又写意(达到超脱物外的境界)。经书的存在暗示这种"无事"并非空虚,而是精神充盈的状态。

全诗最妙的是用极简的笔墨构建了两个时空:热闹的过往与寂静的当下,通过"亭"这个不变的空间载体,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意境。就像我们今天看网红打卡地终会恢复平静一样,传递出对永恒精神追求的肯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