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同唐实君赵蒙泉宫友鹿家声山饮姜西𬈑同年寓分韵得雨字

北风未解严,刮面射强弩。
富儿马足尘,游子衣上土。
我有同年生,一椽望衡宇。
每因赴宴会,暂得命俦侣。
时节近上元,满城竞箫鼓。
公卿例召客,偻指略可数。
烛幌白生虹,灯屏红窣堵。
空明大圆镜,烂熳散歌舞。
可怜玉川居,破屋用茅补。
荒庭一堆雪,月色带清苦。
也复呼其群,经营同地主。
不辞口腹累,为爱风义古。
酒行爵踰三,殽列簋倍五。
先生鄙肉食,下箸辄欲吐。
如何点食单,亦溷烹鱼釜⑴。
即此母已奢,谁能谅贫窭。
我穷兴萧索,藉尔作豪举。
雅令既匝巡,拇阵捲风雨。
主人但旁观,坚坐恣狎侮。
肯为瓶告罄,相劝力须努。
新诗信手成,险韵斗虓虎。
费君三月俸,醉我一夕许。
忽闻耳热歌,寒律变温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穷书生在上元节(元宵节)聚会的场景,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贫富差距,同时传递出朋友间真挚的情谊。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贫富对比的开篇(前12句) 用"北风像强弩射脸"的比喻写出严寒天气,富人骑马扬尘而过,穷人却满身尘土。这群住在破屋里的书生朋友,只能在节日里借着赴宴的机会相聚。城里张灯结彩办宴会,公卿贵族们都在宴请宾客,反衬出书生们的寒酸。

2. 寒舍中的热闹聚会(中间部分) 虽然住处像"用茅草补的破屋",院子里只有"一堆雪",但朋友们还是热热闹闹地办起了聚会。酒菜虽然简陋("点食单"指简单的菜单),但对穷人来说已经是奢侈。诗人自嘲说这些粗茶淡饭让习惯清淡的人("鄙肉食"的先生)难以下咽,但大家依然尽兴。

3. 纵情狂欢的夜晚(最后部分) 酒过三巡后,大家玩起了酒令游戏,像打仗一样热闹。主人任由客人闹腾,酒喝光了还劝大家再尽兴。当场写诗斗韵,把三个月的俸禄都花在了这一夜的狂欢上。最后在"耳朵发热的歌声"中,连寒冷的天气都变得温暖起来。

诗歌亮点: - 用"茅草补屋""一堆雪"等具体意象生动表现贫穷 - "烛幌白生虹"与"破屋用茅补"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 "拇战卷风雨"把划拳游戏写得像战场般激烈 - 结尾"寒律变温煦"巧妙体现友情驱散严寒的力量

这首诗告诉我们:物质贫乏不能阻挡真挚的友谊,一群穷书生也能在寒夜中创造出温暖的狂欢。诗人用幽默自嘲的笔调,把清贫生活中的小确幸写得格外动人。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