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举人归永州寿亲

不瞻䨥白发,已是几青春。
曾作还家梦,终非戏綵身。
南山天共老,东海古无津。
此意谁应识,潇湘行路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一位姓萧的举人回永州为母亲祝寿的场景,通过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游子思亲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不瞻䨥白发,已是几青春"用对比手法,说还没亲眼看到母亲的白发,但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春天,暗示离家日久。这里用"白发"代指母亲,既形象又饱含深情。

中间四句描写游子的矛盾心理:虽然经常梦见回家("曾作还家梦"),但终究不能像老莱子那样在父母膝下尽孝("终非戏綵身"用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南山""东海"的比喻,既说母亲年岁已高,又暗含寿比南山的祝福,同时透露出路途遥远的无奈。

最后两句最动人,把这种思念母亲却难以尽孝的复杂心情,托付给潇湘路上的行人,仿佛在说:这份心意,也许只有同是天涯游子的人才能懂吧。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但字字都戳中每个离家在外之人的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