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在云屯滩边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景:藤萝间的月亮和满天星斗下,诗人在滩头听着汹涌的涛声。这里用"萝月"和"星斗高"营造出幽静而壮阔的夜景。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先说不必为杜鹃啼血(象征悲苦)而伤感,庆幸自己已习惯像江南船夫一样撑篙前行(暗指适应了漂泊生活)。接着描写逆风中溪水声仿佛挂在绿树上,大雨中潮湿的雾气渗进了青袍,用生动的自然景象烘托出旅途艰辛。
最后两句转折:长夜无眠,诗人频频对镜自照,担心年华老去而生出白发。这里"二毛"指黑白相间的头发,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隐忧,把整首诗从写景引向对人生的思考。
全诗通过夜泊滩头的场景,将自然风光、旅途劳顿和人生感慨巧妙融合,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壮阔自然面前,既坦然接受生活磨难,又忍不住为时光飞逝而忧心的复杂心境。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