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吴泉滨同游灵源山紫云室、拜访静上人的经历,展现了深山古寺的幽静氛围和诗人的禅意感悟。
首联"千峰高处一峰深,未到遥闻钟磬音"用夸张手法表现山势之高远,还没到寺庙就听到钟声,暗示寺庙藏在深山更深处。这种"未见其寺,先闻其声"的写法很有画面感。
颔联"径路渐通难进步,山门忽睹已生心"写登山过程:山路越走越窄,正当觉得难以行进时,突然看见山门,内心顿时豁然开朗。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很能引起读者共鸣。
颈联"色空矗矗迎窗岫,禅寂嘤嘤在树禽"用对仗工整的句子描写禅房景色:窗外是陡峭的山峰(色空是佛教术语,指物质世界的虚幻),树林里传来鸟鸣。一动一静之间,禅意自然流露。
尾联"愿与尔投庐远社,莫凭陶令傲东林"表达愿望:希望能和朋友一起在此隐居修行,不要像陶渊明那样清高自许。这里用陶渊明的典故,但主张更谦和的修行态度。
全诗通过登山访寺的过程,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地展现了一个清幽的修行圣地。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包含深刻的禅理思考,最后落脚到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美与禅意之妙。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