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士安处轩
尘氛既屏绝,气宇亦澄鲜。
心恬境逾寂,虑遣情自捐。
结宇依层岩,开轩俯重渊。
遥林含宿雨,古树带秋烟。
落花晚成积,归鸟夕知还。
习静泯众累,守默息万缘。
清虚固其性,声利岂所便。
智黜道乃得,朴返真斯全。
将随凤鸾侣,以引龟鹤年。
心恬境逾寂,虑遣情自捐。
结宇依层岩,开轩俯重渊。
遥林含宿雨,古树带秋烟。
落花晚成积,归鸟夕知还。
习静泯众累,守默息万缘。
清虚固其性,声利岂所便。
智黜道乃得,朴返真斯全。
将随凤鸾侣,以引龟鹤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士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居生活。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环境描写:诗人用"层岩""重渊""古树""落花"等自然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城市、依山傍水的清幽道观。傍晚的雨林、归巢的鸟儿、飘落的花瓣,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静谧安详的氛围。
2. 心境表达:通过"心恬""虑遣"等词,展现主人公摆脱烦恼后的轻松状态。"习静""守默"说明他通过静修来消除杂念,保持内心的纯净。诗人认为只有放弃智巧、回归质朴("智黜""朴返"),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3. 人生追求:最后四句点明主旨,主人公向往与凤凰仙鹤为伴的长生之道,但不是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追求"清虚"的本性。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道家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思想。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外在是细雨古树的静态美景,内在是放下执念的心灵修行。诗人通过隐居生活的描写,传递出"简单即是真"的生活智慧,对现代人缓解压力也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