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高楼上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开头两句写诗人频繁在高楼上徘徊,感受到冬日阳光下的寒意。这里的高楼和寒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冷清。
接着两句写江水因霜冻而变浅,云散后楚地显得更加辽阔。江水浅和云散后的开阔,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含诗人内心的起伏。
第五六句写听到雁叫声引发深思,看到枯黄的草色勾起忧愁。雁声和草色都是秋冬的典型意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寥和感伤。
最后两句写城市内喧嚣纷扰,但诗人选择从宁静处观察。这里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城市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喧嚣中寻求宁静、在孤独中感悟人生的心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然的忧伤和超脱。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