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二首 其一
长夜气始凄,木棉被重裘。
端坐思古人,寒灯耿悠悠。
是时病初间,背汗仍未收。
学业坐妨夺,田芜废锄耰。
高堂有老亲,遍身无完紬。
丈夫庇四海,而以俯仰忧。
口腹非所营,水菽吾当求。
明旦理黄犊,进我南冈舟。
端坐思古人,寒灯耿悠悠。
是时病初间,背汗仍未收。
学业坐妨夺,田芜废锄耰。
高堂有老亲,遍身无完紬。
丈夫庇四海,而以俯仰忧。
口腹非所营,水菽吾当求。
明旦理黄犊,进我南冈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里的穷书生形象,充满了生活困境与内心挣扎。
开头写冬夜寒冷,诗人裹着棉衣("木棉被重裘"),在油灯下思念古人。这里用"寒灯耿悠悠"的灯光摇曳,暗示他内心的不平静。
接着交代背景:诗人病刚好,但身体还很虚弱("背汗仍未收")。因为读书耽误了农活,田地都荒芜了("学业坐妨夺,田芜废锄耰")。更揪心的是家中年迈的父母("高堂有老亲"),连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遍身无完紬")。
中间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大丈夫本该建功立业("丈夫庇四海"),现在却要为温饱发愁("而以俯仰忧")。但他表明自己读书不是为了谋生("口腹非所营"),甘愿过清贫生活("水菽吾当求")。
最后诗人决定明天一早就去干活("明旦理黄犊"),牵着牛去南冈耕种。这个结尾既现实又无奈,展现了古代读书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既要坚持读书人的理想,又要面对养家糊口的现实压力。最打动人的是那些具体的生活细节,比如父母没衣服穿、病后虚汗不止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