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父杂感

结庐不临车马道,交游须待商山老。
泉冲涧石声自清,霜染江枫色更好。
暗响泠泠常满耳,一朝野望净于扫。
驯雀下阶相对閒,钩帘独坐披素抱。
儿借佛书越松岭,归来短衣沾雪冷。
老禅为说梅初花,纸窗幽寂横瘦影。
杖藜不到诸天遥,卧听清钟彻凡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隐士生活,充满了宁静淡泊的意境。

开头两句"结庐不临车马道,交游须待商山老"直接点明主题:主人公住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只愿与山中隐士交往。这里用"商山老"借指隐士,暗示主人公追求的是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自然意象展现隐居生活的美好:"泉冲涧石"的水声、"霜染江枫"的色彩、"驯雀下阶"的闲适,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一个纯净自然的世外桃源。特别是"钩帘独坐披素抱"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主人公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心境。

后六句通过儿子借书、老僧谈梅的情节,进一步深化主题。儿子冒雪借佛经、老僧谈论初开的梅花,这些细节都暗示着主人公一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纸窗幽寂横瘦影"这句尤为传神,用梅影映窗的画面,将禅意与诗意完美融合。

最后"卧听清钟彻凡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钟声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境界,主人公躺着听钟的闲适姿态,正是对这种生活最完美的诠释。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隐居生活的真趣。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对日常细节的白描,传递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向往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种生活理想在今天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