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东山图赞 谢安石》用简单生动的比喻,赞美了东晋名臣谢安的风骨与功绩。
前四句把谢安比作藏在山里的美玉——虽然隐居山林("韫玉于山"),但依然光彩照人("烨然不枯")。诗人看着画像说:这哪是普通的山野书生("非山泽儒"),分明是块闪光的宝玉。
后四句用两个典故展现谢安的传奇人生:先说他曾隐居东山("东山之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但最精彩的是他在淝水之战("淮淝")时,明明正在下棋,听到捷报后表面淡定,过门槛时却激动得折断了木屐齿——这个"折屐"细节既显从容,又藏不住爱国热血。
全诗妙在把"隐居"和"报国"这对矛盾统一起来:谢安像山里的玉,平时不露锋芒,关键时刻却光芒四射。诗人用折断的木屐这个生活化细节,让一个既淡泊又热血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