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龙山惠柱杖并求石铫四首

砖炉石铫竹方床,何必银瓶为泻汤。
苦茗只堪浇菜肚,春风却负太官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砖炉石铫竹方床,何必银瓶为泻汤"是说:用砖砌的炉子、石头做的茶壶、竹子做的床,这样的生活器具已经很好了,何必非要追求银制的贵重器皿呢?这里通过对比普通器具和贵重银器,表达了不慕奢华的生活理念。

后两句"苦茗只堪浇菜肚,春风却负太官羊"更有意思:粗茶虽然苦涩,但正好适合我这样吃惯蔬菜的肠胃;而春风里那些达官贵人享用的肥美羊肉,反而与我不相配。这里用自嘲的口吻说,自己习惯了清贫生活,反而享受不了富贵人家的美食,暗含了对朴素生活的满足。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件(砖炉、石铫、竹床)和简单饮食(苦茗、菜肚),对比富贵人家的奢华用品(银瓶、太官羊),表达了甘于清贫、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简单朴素的生活反而更真实自在,这种超脱物欲的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推崇的生活智慧。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