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篇

虫唧唧,催刀尺。
念游子,泪沾臆。
冬成衣,寄北平,北平风高妾心惊。
念我夫子久作客,日日计归程。
再拜告丈人,为我寄衣到塞北。
岁岁寄衣,不见夫归。
不见夫归心恻恻。
一在南,一在北,使妾长相忆。
丈人将衣去,归客将书来。
读未数行,举家悲哀。
夫子有遗言,言寄妻若子。
远客二十年,财亡身又兀。
我病尔不知时,我死尔不知日。
尔饥尔寒谁视尔,与尔永诀凭片纸。
萋若子,顿足号且呼,不见故夫,但见手书。
持书于邑,肝肠断绝。
尔病我不知时,尔死我不知日。
使我夫妻父子,不得永诀。
妻哭夫兮,子哭父。
母哭儿孤,儿哭母苦。
三千里外雪霏霏,谁收尔骨归黄土。

现代解析

这首《寄衣篇》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通过一位妻子给远行丈夫寄冬衣的日常小事,展现了战争或劳役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生离死别之痛。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使妾长相忆")是妻子思念丈夫的日常。每到冬天她就忙着做衣服寄给在北方(可能是服兵役或劳役)的丈夫,年年寄衣却年年不见人回。通过"虫鸣催着做衣服""北平风大让人担心"这些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普通夫妻的牵挂。

第二部分("丈人将衣去"到"与尔永诀凭片纸")是悲剧的突然降临。这次寄衣服却等来了丈夫的遗书,原来丈夫早已在异乡贫病交加中死去,临终前只能通过一封信和妻儿永别。信中"你饿不饿冷不着我都不知道"这几句特别扎心,道尽了底层劳动者无法掌控命运的悲哀。

第三部分("妻哭夫兮"到最后)是全家的崩溃。妻子、孩子、婆婆三代人抱头痛哭,最残忍的是他们连亲人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结尾"三千里外大雪纷飞,谁来收你的尸骨"这个画面,把小人物的悲剧放大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下,让人想到无数类似家庭的遭遇。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寄衣服这个生活小事作引子,让大时代悲剧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书信内容实现时空跳跃,从日常突然转到生死诀别,冲击力极强 3. 最后三代人不同角度的痛哭,像电影镜头一样层层推进情感 4. "雪霏霏"的结尾既写实又象征,茫茫大雪就像吞噬穷苦人的无情命运

直到今天,这种因战争、贫困造成的家庭悲剧仍在世界各地上演,诗中"你冷不冷我都不知道"的遗憾,依然是许多分离家庭共同的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