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隋朝思想家王通(字仲淹)的故事,表达了他生不逢时却坚守理想的文人风骨。
前四句说王通生在隋朝乱世,就像麒麟出现在错误的时间。他提出了治国良策却不被朝廷采纳,于是选择归隐。这里用"麒麟"比喻人才,说明他的才能与时代格格不入。
中间四句写他隐居河汾地区教书育人,认为传承文化才是自己的使命。他看透命运所以不忧愁,完全遵从本性所以毫不迷茫。这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后四句赞美他的著作《中说》,认为其中道理堪比周公的智慧。最后两句是诗人表态:虽然有人诋毁王通让我心痛,但我仍愿追随他的道路。这既是对王通的致敬,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坚守文化理想的决心。
全诗通过王通的故事,歌颂了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即便不被理解,也要坚持传播真理,这种文化担当至今仍令人感动。诗中用麒麟比喻、拿周公作比,都让这位隐士的形象更加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