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官𪠘偕钱上舍钺令弟伯坰暨崔恭人作消寒七集即席有怀崔丈龙见 其二
一载军书插羽飞,人传公瘦我宁肥。
路穿烽火惊身在,梦逐波涛入姊归(时在宜昌一带谳狱)。
会面未能忘息壤,关心先自理初衣(君时乞养疴归里未允)。
天南伫看苗氛净,好买蓉湖筑钓矶。
路穿烽火惊身在,梦逐波涛入姊归(时在宜昌一带谳狱)。
会面未能忘息壤,关心先自理初衣(君时乞养疴归里未允)。
天南伫看苗氛净,好买蓉湖筑钓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战乱年代对友人崔龙见的思念和感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
诗人用"军书插羽飞"形容战事紧急,像插着羽毛的军书到处飞传。他说大家都传崔公变瘦了,而自己其实也没胖(用反语表达两人都因战乱憔悴)。"路穿烽火"写自己穿越战区的危险,"梦逐波涛"写梦里都挂念着在宜昌办案的友人。
第二段(后四句):
诗人说虽然见面难,但忘不了曾经的约定("息壤"代指约定)。提到崔公想请假回乡养病却没被批准,穿着官服却心系家乡。最后表达美好愿望:等南方战乱平息,要一起在芙蓉湖边钓鱼,过平静生活。
全诗亮点:
1. 用"瘦我宁肥"这种反语,比直接说"我们都瘦了"更有感染力
2. "烽火""波涛"这些意象生动展现了战乱环境
3. 结尾的钓鱼想象,与前面的战乱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对和平的向往
4. 通过日常细节(如整理官服)展现人物内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朴实语言道出战乱中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境:对友情的珍视、对平安的渴望,以及在公务与个人生活间的挣扎。最后那个钓鱼的愿望,就像今天我们说"等忙完这阵一起去旅游",让人感同身受。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