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雅致的修行场景,充满禅意和哲理。
前两句"白衣阁外绕珠栏,人在琉璃菡萏间"勾勒出一幅唯美画面:洁白的楼阁外环绕着精美的栏杆,修行者仿佛置身于晶莹剔透的莲花丛中。"琉璃菡萏"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莲花的纯净透明感,也暗喻修行者超脱尘世的心境。
后两句"谁把此花为刻漏,修行不放一时閒"是全诗的精华。诗人突发奇想:是谁把莲花当作计时工具?原来修行者是以莲花的开合来计时,时刻提醒自己精进修行,不浪费一分一秒。这里把莲花比作"刻漏"(古代计时器),既新颖又贴切,突出了修行者珍惜时光、精进不懈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清雅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修行者纯净的内心世界和勤勉的修行态度。诗人用"莲花"这一佛教圣物贯穿全篇,既营造出空灵意境,又暗含深刻禅理,让读者感受到修行生活的美好与庄严。
释怀贤
释怀贤(一○一六~一○八二),字潜道,赐号圆通,俗姓何,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发受戒。后屡依高僧,四主名刹。神宗元丰五年卒,年六十七。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记》一篇,已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圆通禅师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