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喧嚣城市到宁静乡村的转变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写诗人从城市酒宴的昏沉中抽身,独自骑马前往烟雾缭绕的乡村。"几日城中"暗示了在城市应酬的疲惫,"匹马"则突出了独行的潇洒。这里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群聚与独处,表现了诗人想要逃离世俗纷扰的心情。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乡村生活的惬意。南山的青翠景色主动"迎人",仿佛大自然在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胜处何妨倒一尊"最见诗人性情:在这样美好的地方,就算是一个人也要痛快地喝上一杯。这种随性而为的举动,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也展现了他不拘小节的豪放性格。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洒脱,和随遇而安的豁达。诗人用简单的场景转换(城市到乡村)和动作描写(饮酒到骑马再到饮酒),就生动传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特别是最后在美景中自斟自饮的画面,把文人雅士那种"得趣不在多,会心不在远"的生活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