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麏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趦趄。
天威不可舍,改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麏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趦趄。
天威不可舍,改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会稽山的雄伟景象,并通过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传递了"尊王"和"赏罚分明"的核心思想。
开头用"崔嵬"形容会稽山高耸入云,说它像东南地区的守护者,群山都向它靠拢,河流在它周围蜿蜒流淌。这里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为后面的历史故事做铺垫。
中间讲述大禹召集诸侯开会的故事:各地诸侯都按时赶来,像群鸟归巢般踊跃。唯独防风氏的首领傲慢无礼,故意迟到。大禹毫不留情地严惩了他,用"改骨盈高车"这样夸张的说法,形容惩罚之严厉。
最后点明主旨:正因为大禹这样赏罚分明,才让后世都懂得要尊重君王。诗人感叹圣人的智慧,认为他们制定的规则能流传百世。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完美结合。把会稽山的威严比作君王权威,用防风氏受罚的故事说明治国需要严明法纪。语言生动形象,比如"万玉争凫趋"把诸侯朝见比作野鸭争相游水,既有趣又贴切。
张伯玉
建州建安人,字公达。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仁宗嘉祐中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为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有《蓬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