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歌

丙辰闰七月初吉,孟渎江边潮水赤。
寒波带雨打空城,高浪如山排巨石。
山田旱爟不可救,山人荷锄惟种豆。
游鱼忽入豆花中,江里鼋鼍近人吼。
隔岸不闻鸡犬声,前村尽说蛟龙斗。
白头田父向人语,不见江潮大如许。
门前堤上种柳树,潮痕深浅能记取。
去年堤石未沉沙,今日柳枝齐拂水。
苍烟黑雾黯不收,吁嗟身世如浮沤。
床头水鸣得赤鲤,槛上云生飞白鸥。
卧楂人力不可运,眼中倏忽随波流。
鱼舟叶叶争鼎沸,踏浪高歌似平地。
北客初闻忽胆惊,南人坐对犹儿戏。
我闻钱塘之潮天下无,素车白马相喧呼。
铁箭如沙射江浒,钱王当日真雄图。
书生白首老牖下,只尺不辨越与吴。
呜呼!只尺不辨越与吴,酒酣耳热歌乌乌。
不能三江即五湖,辙中之鲋胡为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罕见的赤潮奇观,以及江边百姓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生活场景。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与共存。

开头部分用"潮水赤"点出异常现象,随后用"寒波带雨""高浪如山"等夸张比喻,渲染出惊涛骇浪的恐怖景象。中间部分通过"山人荷锄""鱼入豆花"等细节,展现农民在旱灾后又遇水患的困境。"蛟龙斗"的民间传说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诗中特别刻画了一位"白头田父"的形象,他通过观察柳树枝条被水淹没的程度,记录着逐年上涨的水位。这个细节既真实又富有诗意,暗示着环境恶化的趋势。

后半段笔锋一转,描写渔民在惊涛中"踏浪高歌"的豪迈,与北方来客的胆战心惊形成对比。最后联想到钱塘江潮的传说,抒发书生老去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结尾用"辙中之鲋"(车辙里的小鱼)自比,表达在困境中的无奈。

全诗最动人的是它对普通百姓坚韧品格的刻画:面对自然灾害,农民坚持耕作,渔民冒险捕鱼,老人细心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主义,比传说中的"钱王射潮"更真实可贵。诗人将自然奇观与民生疾苦交织描写,既有壮阔的画面感,又饱含深沉的人文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