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南水乡风景画,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景:霜染的枫树在暮色中红得错落有致,空气里飘着新收的糯米和粳米的香气。诗人用"红树"和"香糯"两个具体意象,立刻唤醒了读者的视觉和嗅觉体验,让人仿佛看到层林尽染的秋色,闻到农家丰收的稻谷香。
后两句写人:穿着白色夹衣、戴着黑头巾的诗人,拄着竹杖漫步在这片景色中。这里的"白袷乌巾"与前面的红树形成色彩对比,"筇竹杖"点出诗人闲适的漫步姿态。最后一句"不胜题"是点睛之笔,意思是眼前美景太多,根本写不完,这种留白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想象画面之外更多的江南韵味。
全诗妙在把秋收时节的乡村美景与文人雅趣自然融合,既有"红树""香稻"的热闹丰收气象,又有"白袷""竹杖"的文人闲适,短短四句就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色香俱全的江南秋景图。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精心选择和排列,让愉悦满足的心情自然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