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长安送别友人东归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白社思归处,青门见去人"点明送别地点和主题。"白社"指长安,"青门"是长安东门,友人从这里离开。诗人看着友人远去,内心涌起思乡之情。
颔联"乡遥茂苑树,路入广陵尘"想象友人归乡的路途。"茂苑"指苏州,"广陵"是扬州,都是江南名胜。诗人通过描绘沿途风景,表达对江南故乡的向往。
颈联"海日潮浮晓,湖山雪露春"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江南春色:海上朝阳、潮水涌动,湖山间残雪消融、春意萌发。这些意象清新明丽,与长安的萧瑟形成对比。
尾联"犹期来帝里,未是得闲人"表达复杂心境:虽然期待友人再来长安,但也理解他归乡心切。诗人自己却因公务在身,不能像友人那样自由归乡,流露出些许无奈。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通过送别场景和江南风光的描绘,将离别之情与思乡之意巧妙融合。诗中"海日"、"湖山"等意象清新优美,尾联的转折更增添了情感的深度,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