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一位名叫汪大猷的尚书(高级官员)回老家鄞县时写的。全诗通过回忆和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不舍之情。
首联"忆昔铨衡地,为郎得并游":回忆当年在选拔官员的部门共事时,我们曾一起工作。铨衡指考核选拔官员的机构,这里用工作地点代指共事的经历。
颔联"惟公合明陟,顾我分夷犹":只有您这样德才兼备的人适合升迁,而我却总是犹豫不决。通过对比,突出汪尚书的优秀品质。
颈联"功业行将遂,轩车去莫留":您的功业即将圆满,乘坐华美的车驾离去,不必再停留。既赞美对方功成名就,又隐含挽留之意。
尾联"祠庭固诚请,帝眷益绸缪":朝廷确实诚心诚意地挽留您,皇帝对您的眷顾也越来越深厚。用朝廷和皇帝的重视,侧面烘托汪尚书的重要地位。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通过今昔对比、他人评价等手法,既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祝贺,又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最后用朝廷挽留的细节,巧妙地点出友人的杰出才能和重要地位。
司马伋
司马伋,字季思,夏县(今属山西)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以司马光族曾孙为右承务郎,嗣光后。十五年,为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绍兴末通判处州(《老学庵笔记》卷八)。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为建康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六年,以试工部尚书使金。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为吏部侍郎(《玉堂类稿》卷七)。五年,以中奉大夫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嘉定镇江志》卷一五)。六年,升宝文阁待制,改知平江,寻奉祠(《吴郡志》志一二)。九年,知泉州(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六)。卒,项安世有诗挽之。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