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冬天重游大涤洞天的感受,充满仙侠气息和豪迈情怀。
前两句说"我前世可能是天上的仙人,十月来探访这个神奇的地方,幸好还没结冰"。这里用"碧霄"代指天上,暗示自己不凡,同时"喜未冰"写出了冬天出游的庆幸。
中间四句描写洞中奇景:"洞顶低得好像能碰到捣药的杵(倚杵是仙家用具),岩洞里雾气弥漫需要点灯照明。石壁上的字迹只有仙人能看懂,风吹佩玉的声音像在吟诗,但这诗可不是凡夫俗子能欣赏的。"用夸张手法写山洞的神秘,把自然景物都仙化。
最后两句回忆当年:"还记得年轻时身体健壮,跟朋友约好要去赤城山(道教名山)比试飞升。"这里"飞腾"既指登山,也暗指修仙,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怀念。
全诗把普通游记写成仙境探险,通过"仙人识""风佩诗"等想象,把山洞写得神秘莫测。结尾的回忆又让飘飘然的仙气落了地,让人感受到作者豪情不减当年的心态。最妙的是把石壁文字、风声都解读成仙家语言,让整座山活成了神仙道场。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