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山林中的生活与心境变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和人生出路的迷茫。
开篇四句直白地交代了诗人的选择:他一生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微尚"),整年住在寺庙山林中。远离城市的喧嚣,独爱这清净的山水风光。这里用"抱"字显得格外珍视自己的志趣,而"眷"字则透露出对山水的深情。
中间四句突然出现转折:当寺庙的钟声沉寂时,鸟鸣声显得格外清晰。起初听着像欢快的琴歌,听着听着却变成了哀伤的曲调。这个变化很巧妙,用鸟鸣声从"似弦歌"到"激哀音"的转变,暗示了诗人情绪由平静转向忧伤的过程。
最后两句点明心事:诗人突然想到自己不知何时才能走出山谷(暗指摆脱当前处境),这个念头让他感到悲伤不已。"怆焉摧我心"用"摧"这个强烈的字眼,把内心的痛苦写得很有冲击力。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表面写的是隐居山林的闲适,实际透露的是对人生方向的困惑。那欢快转哀伤的鸟鸣,就像是诗人内心的写照——看似享受隐居,实则暗藏不安。最后两句的迷茫和痛苦,让整首诗从普通的山水诗升华成了对人生抉择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