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书怀

兀兀山堂意渐降,飘飘秋叶送寒窗。
三年游子传临粤(闻见一入岭),万里征人已渡江(阿字往沈阳)。
入北定瞻新帝阙,回南犹是旧蛮邦。
关门自此无防闭,夜夜胡笳到石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时节游子思乡的场景,充满了孤独感和对家国的忧虑。

前两句写景:诗人独自坐在山间小屋,心情渐渐低落。窗外飘落的秋叶带来寒意,暗示季节转换和内心的孤寂。

中间四句写人事:听说有朋友去了岭南,又有亲人远赴沈阳,大家都为了生计或使命四处奔波。有人北上京城谋前程,有人回到南方故乡,但南方在诗人眼中仍是未开化的偏远之地。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感叹边境已无防守,暗示国家局势不稳。每晚都能听到胡人的乐器声传到石柱边,表达了对异族势力渗透的担忧。

全诗通过秋景起兴,由个人孤独延伸到对家国命运的忧虑。诗人用"游子""征人"等形象,反映了战乱时代普通人的漂泊命运,最后用"胡笳"这一意象,含蓄地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隐忧。语言朴实但情感深沉,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