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风阻

乡关千里目,岐路此时情。
野烧河俱断,寒云水与平。
风樯冲绝险,雨堞失孤城。
坐见芳洲上,青青草又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河边苍茫壮阔又带点孤寂的画面,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墨画。

开头两句"乡关千里目,岐路此时情"就像电影开场镜头:站在黄河边极目远眺,故乡在千里之外,眼前是分岔的路口,游子思乡的愁绪涌上心头。这里的"岐路"既是实指黄河边的岔路,也暗喻人生选择的迷茫。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黄河的险峻:
- "野烧河俱断":原野上的野火把黄河都"烧断"了,用夸张手法表现火势之大
- "寒云水与平":阴冷的云层压得很低,好像和水面齐平,显得天地特别压抑
- "风樯冲绝险":顶着狂风的船帆在惊涛骇浪中艰难前行
- "雨堞失孤城":雨中模糊的城墙让城池显得更加孤独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在惊涛骇浪后突然出现一片宁静的芳草地。这种强烈对比特别打动人心——无论环境多么险恶,生命总能找到出路,青草总会重新生长。这个结尾让整首诗在苍凉中透出希望,就像经历风雨后看到彩虹。

全诗最妙的是动静结合:有野火燃烧的动态,有寒云压境的静态;有风浪中的激烈搏斗,又有雨后青草的安静生长。诗人用黄河的险阻比喻人生困境,但最后那片青草告诉我们:困难终会过去,希望永远都在。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