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妆 帆影
来去僧帆,零星水影,此画倩谁斟酌。絮絮花花黏不住,任飘萍、了无痕着。
欲停且掠。蓦一片、尊前吹落。却相疑,是堕云弄雨,认时还错。
层阴阁。乱鸦如墨,高下相回薄。柳桥风转斜拖去,闪迷离、拂棕帽箬。
南屏漠漠。忽残照、破烟相约。正飞来,遮断钟声一角。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黄昏帆影图,充满朦胧的诗意和灵动的画面感。
上片写帆影的飘忽不定。开篇用"来去僧帆"比喻船帆像僧人般超然来去,水面倒影零星斑驳,像一幅无人能临摹的画。柳絮杨花想黏住帆影却留不住,帆影如浮萍般不留痕迹。突然一片帆影吹到酒杯前,让人误以为是天上掉下的云雨,定睛一看又认错了——这种错觉描写特别生动。
下片转写黄昏景色的变化。乌云笼罩楼阁,乱鸦像墨点般上下翻飞。风转方向时,柳桥边的帆影斜斜拖过,在棕帽斗笠间闪烁不定。南屏山在暮色中模糊不清,忽然夕阳破云而出,与烟霭交织。最后帆影飞来,恰好遮住远处寺庙的一角钟声——这个结尾最有韵味,用视觉阻断听觉,让画面突然"静音",余味悠长。
全词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水面帆影特写拉到乌云乱鸦的大全景,再推近到风转帆斜的中景,最后定格在"遮断钟声"的巧妙瞬间。通篇不用直白抒情,纯粹用动态画面传递江南暮色的空灵之美,展现了古人"诗中有画"的高超技艺。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