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前一句"若与蛟龙争角黍"描绘了一个争强好胜的形象:就像非要和传说中的蛟龙争夺粽子这样的小食物,暗指在名利场上与人争锋相对、斤斤计较的生活状态。
后一句"应同渔父啜糟醨"则转向淡泊自在的生活态度:不如像渔夫那样,安然地喝着粗劣的酒。这里的"糟醨"指劣质酒,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与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消耗自己,不如选择知足常乐的平凡生活。诗人通过蛟龙与渔父的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生活态度的赞赏。这种选择简单快乐而非虚荣争斗的智慧,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孙升
高邮人,字君孚。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哲宗元祐初为监察御史,多所建明。尝比苏轼于王安石,谓其德业器识不足,不可使辅佐经纶,时论讥其失言。历侍御史、中书舍人,累官天章阁待制知应天府。绍圣间坐劾,累贬果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卒年六十二。有《孙公谈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