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春秋一代奇宝王氏为熙丰学废不用瑞安沈

喟昔洛门初上石,未久翻遭禁书厄。
沈公秘藏百载余,高阁突兀共堆积。
万物散聚常横陈,汀花岩草从纷纭。
海云化雨龙正起,想象向来悲获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一块珍贵石经的坎坷命运,以及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感慨。

开头说这块石经最初刻在洛阳城门上("洛门初上石"),但很快就被朝廷禁止("禁书厄")。这里用"禁书厄"三个字,就写出了文化遭受打压的悲剧感。

第二句提到沈公(可能指收藏家)把石经秘密收藏了百年,结果和其他书籍一起被堆在阁楼上落灰。这里"高阁突兀共堆积"的画面感很强,让人看到珍宝被冷落的凄凉。

中间两句很有哲理:万物聚散本是常态("散聚常横陈"),就像汀边野花、岩缝杂草自然生长("汀花岩草从纷纭")。这里用野花野草的随意生长,对比石经被刻意打压的命运。

最后两句最精彩:海上乌云化雨时,正是龙要腾飞之际("海云化雨龙正起"),而作者看到石经,想起孔子当年"获麟"的悲伤典故。这里把自然现象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龙正起"暗示文化终将复兴,但"悲获麟"又带着对文化遭难的痛心。

全诗用石经的遭遇,写出了文化传承的艰难。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珍宝被弃如杂草"的强烈对比,以及作者既悲伤又抱有希望的矛盾心情。就像我们现代人看到古籍流落民间、非遗技艺失传时的那种复杂感受。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