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醉中放歌五章 其二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
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
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
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
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
当时一官不自保,百代声华擅文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几位古代名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洒脱人生的向往,同时暗含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诗中提到了三位历史名人:
1. 阮籍(阮嗣宗)喜欢在竹林喝酒,用白眼看待世俗规矩,活得朦胧自在。
2. 陶渊明(陶元亮)戴着破帽子在东篱下自酿米酒,宁可不要五斗米的俸禄也要归隐田园。
3. 谢安和嵇康,一个爱穿木屐登山,一个擅长弹琴,都是活得通透明白的人。

作者用这些例子说明:真正聪明人应该像他们那样活得自由自在。但现实是残酷的——想学阮籍的率性却没有他的地位,想学陶渊明归隐又没钱("柴桑三径嗟无资")。最后两句点出核心矛盾:这些名士当年连一个小官都保不住,却靠诗文流芳百世。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历史人物的洒脱反衬现实生活的束缚,既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清醒认识到普通人难以效仿。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正是打动人心的地方。诗中"白眼""破帽""长啸"等生动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那种不受拘束的生命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