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石应之提刑 其二

芹泮青灯夜,山亭皂盖春。
重更双使节,总为两淮民。
德意人人浃,工夫事事新。
帝城车马外,才此寄经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叫石应之的官员,他生前担任提刑(类似现在的司法长官)。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回顾他的为官生涯,展现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形象。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他的工作状态:在学堂熬夜办公(青灯夜)和在山间亭台巡视(皂盖春),多次被调任(重更双使节),但始终心系百姓(总为两淮民)。"青灯""皂盖"这些具体物件让画面很生动。

后四句评价他的政绩:他的仁德深入人心(德意人人浃),处理政务创新务实(工夫事事新)。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虽然身在繁华京城,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地方建设上(才此寄经纶)。"车马外"这个细节暗示他不慕虚荣。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一样,通过值班、下乡、创新工作等日常细节,塑造出一个接地气的官员形象。最难得的是,诗人没有空泛赞美,而是用"熬夜办公""不凑热闹"这些生活化场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位官员的朴实勤勉。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