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何秀才诗

自怜耿不寐,拥褐至宵阑。
苍茫曙月落,切戾晓风酸。
终朝长守馑,叠夜抱馀寒。
周道坦且直,弱命溘将殚。
灵台聊寄止,戚里岂馀欢。
思家无积敛,何以拯急难(○何水部集一。《诗纪》八十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夜难眠、生活困顿的文人形象,表达了他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和对家人的牵挂。

诗的开头,诗人说自己睡不着觉,披着粗布衣服一直熬到深夜。天快亮时,月亮落下,冷风刺骨,更添凄凉。他整天吃不饱,夜里还要忍受寒冷,生活十分艰苦。

接着,诗人感叹命运不公:世间的路本该平坦宽阔,可自己却像一棵脆弱的小草,随时可能枯萎。他只能把心灵寄托在精神世界(“灵台”指心灵),在亲戚朋友那里也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最后,诗人想到家中没有积蓄,如果遇到急难,根本无力应对。这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透露出对家人的深深担忧。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寒夜独坐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底层文人的生活困境和内心苦闷。诗人没有直接抱怨,而是用“冷风”“饥饿”“脆弱”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孤独与无助,容易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