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古代日本扩张领土的历史画面。
前两句"丛云挥剑日挥戈,屡逐虾夷奏凯歌"像快镜头一样,展现武士们日夜不停地挥舞刀剑长矛,一次次击败北方原住民(虾夷人)的征战场景。"丛云"指密集的军队,"挥剑日挥戈"的重复句式强化了战斗的频繁和激烈。
后两句"西讨东征今北伐,古来土著既无多"点明了日本从西到东、再从南到北的扩张路线,最后用"土著既无多"这个冷静的陈述,暗示原住民在持续征战中逐渐消失的历史事实。一个"既"字,透露出对这段征服历史的复杂感受。
全诗短短28个字,像历史纪录片般浓缩了日本列岛的民族融合过程。没有直接评判,但通过"屡逐""既无多"等词语,让读者感受到战争背后的代价。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