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石送陈有戒重使关西
骢马碧玉蹄,饰之黄金勒。
振鬣嘶青云,汗沟流赤色。
乌台使君廌作冠,绣衣虬髯冰雪颜。
大庭亲授五色诏,西出绥抚踰秦关。
长安城中旌节驻,富有欢谣动衢路。
豺狼遁迹犬生氂,不断和风送甘澍。
安内攘外职当为,秋高九月行边陲。
绥延宁夏濒绝漠,城高兵坚马尽肥。
归朝奏章累十纸,仰契天心天为喜。
为臣体国宁顾家,玺书重下歌皇华。
缙绅祖送都门道,雪后飞埃净于扫。
丈夫事业在盛年,莫遣麒麟画衰老。
不见渭川竹,可以栽汗青。
不见华峰石,可以镌姓名。
功名到手不可让,相期千载传芳声。
振鬣嘶青云,汗沟流赤色。
乌台使君廌作冠,绣衣虬髯冰雪颜。
大庭亲授五色诏,西出绥抚踰秦关。
长安城中旌节驻,富有欢谣动衢路。
豺狼遁迹犬生氂,不断和风送甘澍。
安内攘外职当为,秋高九月行边陲。
绥延宁夏濒绝漠,城高兵坚马尽肥。
归朝奏章累十纸,仰契天心天为喜。
为臣体国宁顾家,玺书重下歌皇华。
缙绅祖送都门道,雪后飞埃净于扫。
丈夫事业在盛年,莫遣麒麟画衰老。
不见渭川竹,可以栽汗青。
不见华峰石,可以镌姓名。
功名到手不可让,相期千载传芳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陈有戒的官员奉命出使关西的壮丽场景,歌颂了他的忠诚与功绩。全诗充满豪迈气息,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骏马比喻使者:前四句描写一匹佩戴黄金马具的青色骏马(骢马),它昂首嘶鸣、汗如血珠,象征使者意气风发的出征姿态。就像今天用"开足马力的跑车"来形容人的干劲。
接着刻画使者形象:"乌台使君"指御史身份的陈有戒,说他穿着绣衣、长着卷曲胡须,面容如冰雪般肃穆。这里用"虬髯公"的经典形象,类似现代影视剧中正气凛然的清官造型。
中间详述使命过程:皇帝亲自授予诏书(就像重要文件),他西出秦关安抚百姓。在长安城受到群众欢迎("欢谣动衢路"),就像领导视察时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用"豺狼遁迹"形容他肃清贪官,带来"和风甘澍"比喻惠民政策。
后段强调责任担当:九月秋高时巡视边疆(绥延、宁夏),回朝后详细汇报("奏章十纸")。皇帝再次派他出差("玺书重下"),同僚们在雪后长安城外为他饯行。这里突出"工作狂"形象——为了国家顾不上家。
结尾升华主题:先用竹石作比——渭川竹子适合做史册(汗青),华山石头适合刻功名。最后直接鼓励:建功立业要趁年轻,别等到老了才进功臣画像(麒麟阁)。就像现在说"抓住机遇,青史留名"。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骏马、冰雪、豺狼等生动比喻塑造人物
2. 通过出征-建功-再出发的叙事展现官员的勤勉
3. 最后用竹石比喻自然过渡到功名主题
4. "丈夫事业在盛年"等句现在仍可作为励志格言
这种诗属于典型的送别赠言,既赞美对方功绩,又激励他再创辉煌,类似今天领导给外派干部的临别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