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何义门太史凶信
汉代诸经师,一一得传授。君学谨派别,原本初讲究。
一目下十行,毫发悉穿透。微言洞窾会,善发昔人覆。
楮墨鉴古刻,灭烛能辨臭。偶逢谑浪虐,终得芳润漱。
爱憎不入时,针石起颠踣。大节尤过人,五十终哀疚。
门庭绝纤埃,廉介无苟就。听嫌直如弦,险道屡颠仆。
颠仆不肯回,仍纠俗纰缪。欲杀皆庸流,吾敢同众诟。
他日念斯人,文林应俎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叫何义门的学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如下:
1. 学术成就:开头说何义门像汉代大儒一样学问深厚,做学问讲究追根溯源,读书能"一目十行"(形容读书快且理解透彻),对古籍的研究细致入微,连古书上的墨迹都能辨别真伪。
2. 性格特点:他为人正直,虽然偶尔会开玩笑,但始终保持着文人风骨。不随波逐流,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就像医生用针灸治病一样纠正他人。
3. 品德操守:五十岁还在为亲人服丧,说明重孝道;家里一尘不染,说明生活清廉;为人耿直像绷紧的琴弦,虽然因此常碰壁,但始终坚持原则。
4. 社会遭遇:因为太正直,常遭庸人排挤甚至"欲杀"(想害他),但作者表示自己绝不会跟着诋毁他。
5. 历史评价:结尾预言将来人们会永远纪念他,他的学问和人品会像祭品一样被后人供奉("俎豆"是古代祭祀用品)。
全诗通过具体事例塑造了一个学问精深、品德高尚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虽然生前不被理解,但作者坚信这样的人终将青史留名。最打动人心的,是写出了中国传统文人"明知会跌倒仍坚持正道"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