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龙沙万里音书绝,征人一去无消息。
故乡儿女泣灯前,回忆临岐别仓猝。
牵衣珍重千万思,欲语不语声先咽。
只身鞍马去绝国,路逢战没新骸骨。
白岩日暮鬼火青,徘徊独宿长城窟。
铜花斑驳剑锋寒,匣中长啸频看拔。
雄心何事转凄切,侧身南望江天月。
昨宵归梦到深闺,无限钟情同剌剌。
醒来哀角不堪闻,一夜关山添白发。
故乡儿女泣灯前,回忆临岐别仓猝。
牵衣珍重千万思,欲语不语声先咽。
只身鞍马去绝国,路逢战没新骸骨。
白岩日暮鬼火青,徘徊独宿长城窟。
铜花斑驳剑锋寒,匣中长啸频看拔。
雄心何事转凄切,侧身南望江天月。
昨宵归梦到深闺,无限钟情同剌剌。
醒来哀角不堪闻,一夜关山添白发。
现代解析
这首《出塞曲》用直白动人的语言,描绘了古代戍边战士的悲惨命运和思乡之情。
全诗像一部悲壮的战争电影:开篇就用"万里音书绝"展现边疆与家乡的隔绝,战士一去不回,家里孩子只能在灯前哭泣。离别时的场景特别揪心——家人拉着衣服千叮万嘱,话没出口就先哽咽,这个细节让离别画面跃然纸上。
中间部分像一组残酷的战场镜头:孤独的战士穿越异国,路上都是战死的白骨;傍晚鬼火幽幽,他独自睡在长城废墟里;宝剑虽然锋利却派不上用场,只能反复擦拭。这些画面堆叠出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无助。
最后转向战士的内心世界:白天强撑豪情,夜晚望着月亮想家;梦里回到妻子身边,醒来却听见催战的号角,一夜愁白了头。这种现实与梦境的巨大落差,把战士的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对战争的双重刻画:既写战场上的血腥残酷,更写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精神折磨。通过一个战士的遭遇,让我们看到所有战争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思念。直到今天,这种反战主题依然能引发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