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离别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前两句用燕子离巢、莲蓬凋落两个生动的自然景象,勾勒出深秋的萧瑟氛围。"社后"指秋社(立秋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暗示时节已入深秋。燕子纷纷离巢南飞,霜降前的莲蓬也干枯脱落,这两个细节传递出生命在季节更替中的无奈别离。
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突发奇想:希望能化作庄周梦中的蝴蝶,轻盈地飞向关中地区。这里用"蝴蝶梦"的典故(出自《庄子》),既表达了超脱现实的渴望,又暗含对人生虚幻的感悟。"关中"可能指代诗人思念的故乡或理想之地,这种对远方的追寻,实际上是对现实束缚的一种精神突围。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现实到幻境的跳跃。诗人通过秋日物象的变迁,引出内心对自由的渴望,最后用浪漫的想象为全诗插上翅膀。我们能看到一个触景生情的诗人形象:他敏感于季节变化,又在现实困境中保持着精神的飞翔姿态。这种将日常观察与哲学思考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吕群
(?—816)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下第游蜀,性粗褊不能容物,御下苛暴,僮仆不能堪。至彭山县,县令为置酒,饮至三更,醉归馆舍,为僮仆所害。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四四引《河东记》、《唐诗纪事》卷四八。《全唐诗》存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