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杂咏五首 其三

枯藤为幕月为阶,半卷莲经伴古崖。甲子坐穷寒未了,扫将残雪葬枯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深山中的生活场景,传递出超脱世俗的孤寂感与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前两句"枯藤为幕月为阶,半卷莲经伴古崖"用简朴的意象勾勒出修行环境:用枯藤当门帘,月光作台阶,半卷佛经陪伴着古老的山崖。这些意象既展现了清贫的生活条件,又暗示着精神世界的富足。

后两句"甲子坐穷寒未了,扫将残雪葬枯骸"更显深刻。"甲子"代表漫长岁月,修行者忍受着无尽严寒,最后用扫起的残雪掩埋枯骨。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既描写了山中实际生活,又暗喻生命终将归于尘土的自然规律。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极简的笔墨,通过"枯藤"、"残雪"等平凡事物,构建出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伴古崖"、"葬枯骸"等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修行者与自然融为一体、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这种将深刻哲理融入日常景物的写法,正是中国传统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体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