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吴铭卣的深切哀思,同时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索句清吟苦,摊书白日移"描绘了诗人独自苦吟诗句、翻阅书籍的场景,暗示了失去友人后的孤独与思念。"白日移"生动表现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中间四句用历史人物作比:"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的寂寞和"叔宝"(晋代美男子卫玠)的体弱,暗喻逝者生前的处境。后两句"杳杳即长夜,悠悠无见期"用"长夜"象征死亡,表达生死永隔的悲痛。
最后两句"人生亮同尽,天道竟难知"是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虽然明白人终有一死,但上天为何要这样安排却难以理解。这种对生命无常的困惑,让整首诗在哀伤之余更显深沉。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场景的描写和历史人物的类比,将对友人的怀念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