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仁兄长余数岁,与余契洽。文宗理法,教恤单寒,至于晓露移花,春风啜茗,其馀事也。去岁古稀称庆,同人寿君者多寿以诗,君亦作诗自寿。谨次原韵呈政。时在戊寅菊月 其二
栽培花国庆长春,名胜游观别有神。
笏拄吴山芒屩健(苏杭名胜舟车所至无不游览),茶烹定麓石泉新。
林壬锡羡朋三寿,算亥添筹字六身。
会见阶前珠树秀,扶摇共盼蛰龙伸。
笏拄吴山芒屩健(苏杭名胜舟车所至无不游览),茶烹定麓石泉新。
林壬锡羡朋三寿,算亥添筹字六身。
会见阶前珠树秀,扶摇共盼蛰龙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晚辈写给敬重如兄长的长辈的祝寿诗,用轻松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寿星的生活情趣和人格魅力。
前四句像一幅水彩画:寿星喜欢侍弄花草庆祝生辰,游览名胜时总是精神焕发。他拄着竹杖健步登吴山,穿着草鞋走遍苏杭,在定山脚下用新鲜泉水煮茶——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一位热爱自然、生活雅致的长者形象。
后四句转为祝寿主题:用"三寿""六身"等典故暗指七十高寿,把寿星比作蛰伏的龙,期待他像春天的龙一样腾飞。特别是"阶前珠树"的比喻,既指寿星培养的后辈人才,也暗喻他品德高尚如珍宝。
全诗巧妙融合了三个层次:记录寿星日常的生活情趣,表达对长者品德的敬重,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赏花、登山、品茶等生活细节,展现了一位淡泊名利却受人爱戴的长者形象,比直接说"福如东海"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