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顾推官咸正(已下疆圉大渊献)
上郡天北门,一垣接羌氐。
当年关中陷,九野横虹霓。
日光不到地,哭帝苍山蹊。
君持苏生节,冒死决蒺藜。
挥刀斩贼徒,一炬看燃脐。
东虞势薄天,少梁色悲悽。
遂从黄冠归,间关策青骊。
岂知杲卿血,已化哀鹃啼(弟钱塘知县咸建)。
未敢痛家雠,所念除䲔鲵。
有怀托桑榆,焉得岩下栖。
便蹴刘司空,夜舞愁荒鸡。
春水湿楼船,湖上闻钲鼙。
勾吴古下国,难与秦风齐。
却望殽潼间,山高别马嘶。
天子哀忠臣,临轩降紫泥。
高景既分符,汾阴亦执圭。
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
会须洗中原,指顾安黔黎⑴。
当年关中陷,九野横虹霓。
日光不到地,哭帝苍山蹊。
君持苏生节,冒死决蒺藜。
挥刀斩贼徒,一炬看燃脐。
东虞势薄天,少梁色悲悽。
遂从黄冠归,间关策青骊。
岂知杲卿血,已化哀鹃啼(弟钱塘知县咸建)。
未敢痛家雠,所念除䲔鲵。
有怀托桑榆,焉得岩下栖。
便蹴刘司空,夜舞愁荒鸡。
春水湿楼船,湖上闻钲鼙。
勾吴古下国,难与秦风齐。
却望殽潼间,山高别马嘶。
天子哀忠臣,临轩降紫泥。
高景既分符,汾阴亦执圭。
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
会须洗中原,指顾安黔黎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写给抗清义士顾咸正的赠诗,用热血澎湃的笔调讲述了一个悲壮的爱国故事。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英雄抗敌(开头到"所念除䲔鲵") - 描写顾咸正守卫边疆("上郡天北门")抗击外敌的英勇事迹。用"挥刀斩贼徒"这种动作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画面。 - 特别感人的是"哭帝苍山蹊"这句,说皇帝遇难时连太阳都不忍照耀大地,群山都在哭泣,烘托出悲壮氛围。 - 诗中提到顾咸正弟弟顾咸建(钱塘知县)殉国,"杲卿血"化杜鹃啼血的典故,暗示弟弟像古代忠臣一样为国捐躯。
2. 壮志未酬("有怀托桑榆"到"难与秦风齐") - 写顾咸正退隐后仍心系国事,夜里睡不着起来舞剑("夜舞愁荒鸡"),听到战鼓声就想到前线。 - 用"春水湿楼船"这样湿润阴冷的意象,暗示抗清形势的艰难。
3. 期许未来(最后部分) - 诗人相信顾咸正这样的英才终将得到重用,期待他能"洗中原"(收复失地)、"安黔黎"(拯救百姓)。 - 最后用"山高别马嘶"的画面作结,既写离别场景,又暗喻志存高远。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像讲故事一样把英雄事迹写得栩栩如生 - 充满画面感的描写(挥刀杀敌、夜半舞剑等) - 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 悲壮中带着希望,展现了中国文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就像看一部历史题材的英雄电影,既有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又有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最后还给人留下光明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