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学士忠铭先生山中四景 其四 桥头碧水
建溪泠泠漱花坞,紫鳞白石纤可数。练影晴披琼馆云,镜光直泻明珠浦。
碧玉环流学士家,桥南桥北问桃花。当年意气看题柱,此日秋乘上汉槎。
桥头一别几经春,溪鸟啼花莫待人。瀛洲亭上玻璃色,藜杖寻溪安可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山间溪水图景,同时暗含对友人离别与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建溪的流水清脆地冲刷着开满鲜花的山坞,清澈见底的水中能看到银色小鱼和白色石子。晴天时溪水如白绸般倒映着云彩,水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明珠般的波光——这里用"琼馆云""明珠浦"等华丽比喻,突出溪水的纯净透亮。
中间四句由景及人:这条碧玉般的溪水环绕着学士(王忠铭)的家,桥南桥北的桃花仿佛在问候来往行人。当年意气风发的题诗场景("题柱"典故指立志建功)与如今乘船远行("上汉槎"暗指仕途奔波)形成对比,暗示时光流逝。
后四句抒发感慨:桥头一别已过多年,溪边鸟啼花落提醒着时光不等人。末两句尤为巧妙:瀛洲亭(仙境)上看到的溪水依旧碧蓝如玻璃,但当年拄着藜杖(指隐士生活)沿溪寻幽的闲适心境却再难寻觅——表达了对往日闲适生活的怀念,以及物是人非的淡淡惆怅。
全诗以"桥头碧水"为线索,将清澈溪景、旧日交游、人生变迁自然串联,既有明快的山水之美,又含含蓄的人生感悟,就像用文字绘制了一幅会流动的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