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相士二首

处仲恰如王眼目,了翁旧识蔡精神。
尽教识尽公卿相,不愿公卿属个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讽刺那些攀附权贵的江湖相士。

前两句举了两个例子:
1."处仲"(东晋权臣王敦)就像王家的一条看门狗("王眼目"是比喻他替主子盯人)
2."了翁"(宋代名相蔡京的绰号)骨子里还是当年那个投机分子("蔡精神"指他钻营的本性没变)
——意思是这些大人物表面风光,本质早被相士看穿。

后两句直接开怼:
相士们就算把达官显贵的面相都研究透了("识尽公卿相"),也别指望权贵真把你当自己人("不愿公卿属个人")。就像现在某些"大师"给富豪算命,其实富豪们心里门清:你不过是个工具人。

全诗妙在两点:
1.用"看门狗""投机分子"这种接地气的比喻,戳破权贵假面
2.最后一句大实话揭穿利益关系——算命先生再厉害,在权贵眼里也只是个"工具",讽刺效果拉满。

本质上是在说:别把溜须拍马当真本事,权贵圈子的游戏规则从来都是互相利用。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