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泛赤壁漫兴

东山月出白皛皛,有客载酒浮中流。
琉璃万顷际空碧,白露横江澄素秋。
兴来扣舷歌,吊古情更伤。
英雄不尽意,流恨与江长。
当时曹孟德,谁复识周郎。
舳舻千里来江东,张目视吴吴已空。
谁知死灰还复焰,一霎吹起东南风。
我爱眉山翰墨雄,豪吟月下畴能同。
洞箫吹彻楚云渺,沧海一粟看浮踪。
魏氏经营代炎祚,不值苏家一词赋。
铜台舞榭久荆蓁,落叶纷纷眼前堕。
君不见,江上月,古往今来几圆缺。
君不见,江中流,前人血战后人游。
文章事业总成幻,天地万物见蜉蝣。
不如投却苏子笔,不如折却曹公矛。
沧海鱼己肥,磁瓮酒新篘,木兰之楫沙棠舟。
但愿金尊常盈月常满,夜夜来为赤壁游。
醉里藏真足为乐,何须更梦临皋鹤。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赤壁为背景,通过醉酒泛舟的视角,将历史、自然和个人感慨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豪放中带着苍凉的人生感悟。

1. 开篇写景,营造氛围 诗的开头描绘了东山月出的景象,月光皎洁,诗人载酒泛舟江上。江面如琉璃般广阔,与碧空相接,白露横江,秋意澄澈。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冷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奠定基调。

2. 吊古伤今,感慨英雄 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赤壁之战的历史。他用“英雄不尽意,流恨与江长”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惋惜——即使像曹操这样的枭雄,最终也未能实现抱负,而周瑜的辉煌也随着时间消逝。历史的长河冲刷着一切,曾经的纷争如今只剩传说。

3. 对比历史与当下,突出人生短暂 诗中提到苏轼(眉山)的才华,以及曹操的功业,但最终都化为尘土。铜雀台早已荒芜,落叶纷飞,象征着繁华易逝。诗人用“江上月”和“江中流”作比,说明时间无情,古今更替,曾经的战场如今成了游人赏玩之地,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4. 超脱现实,追求及时行乐 面对历史的虚无,诗人选择放下执念——与其像苏轼写词、曹操争霸,不如享受当下的快乐:肥美的鱼、新酿的酒、舒适的舟船。他希望能夜夜醉游赤壁,在酒中寻找真趣,连梦中的仙鹤(象征超脱)都觉得多余。这是一种豁达,也暗含对现实无奈的逃避。

全诗精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将壮阔的自然、厚重的历史和个人的酒兴结合,传递出一种“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哲理。它提醒读者:再辉煌的功业终将湮灭,不如珍惜眼前,在自然与酒中寻找真实的快乐。语言豪放洒脱,意境开阔,读来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放浪形骸的畅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