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步韵
矶头水急舟难泊①,云外盘旋舞孤鹤。
弃舟走上楼之头,万里风烟泬寥廓②。
天上胜景非人凿,两山夹岸犹连络③。
巨涛声撼岳阳楼,飞檐势压滕王阁。
潇湘屹立十二峰④,下瞰贝阙兮珠宫⑤。
世人可望不可到,蓬莱弱水遥相通⑥。
神仙一去渺何许,数声铁笛鸣长风⑦。
风清月白谁与会⑧,忘机时有沧浪翁⑨。
走昔湖南领群彦⑩,三湘五泽行应半。
壮怀每欲歌杜陵⑾,奇才尚未识王翰⑿。
凤山先生绝代豪,景星瑞草世希见⒀。
激扬之暇试登临⒁,到处山川开便面⒂。
岳麓云横翠作屏⒃,湘潭水净寒拖练⒄。
文章事业两争高⒅,千古兹楼俯江汉。
弃舟走上楼之头,万里风烟泬寥廓②。
天上胜景非人凿,两山夹岸犹连络③。
巨涛声撼岳阳楼,飞檐势压滕王阁。
潇湘屹立十二峰④,下瞰贝阙兮珠宫⑤。
世人可望不可到,蓬莱弱水遥相通⑥。
神仙一去渺何许,数声铁笛鸣长风⑦。
风清月白谁与会⑧,忘机时有沧浪翁⑨。
走昔湖南领群彦⑩,三湘五泽行应半。
壮怀每欲歌杜陵⑾,奇才尚未识王翰⑿。
凤山先生绝代豪,景星瑞草世希见⒀。
激扬之暇试登临⒁,到处山川开便面⒂。
岳麓云横翠作屏⒃,湘潭水净寒拖练⒄。
文章事业两争高⒅,千古兹楼俯江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看到的壮丽景色和产生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蓬莱弱水遥相通")主要写登楼所见。诗人先描写了江边水流湍急、船只难停的景象,然后登上黄鹤楼,看到万里辽阔的风光。他感叹这里的天然美景不是人工能造出来的,两岸青山相连,江涛声仿佛能撼动岳阳楼,黄鹤楼的飞檐气势胜过滕王阁。远望潇湘十二峰,俯瞰江中如宫殿般的波浪,这些仙境般的美景常人难以到达,只能远观。
第二部分("神仙一去渺何许"到"奇才尚未识王翰")转入抒情。诗人感叹传说中的仙人已无处寻觅,只有风中传来几声笛响。在这样风清月白的夜晚,能与谁共赏呢?只有那些与世无争的渔翁。诗人回忆自己曾在湖南与众多才子交游,走遍三湘五泽,常常想学杜甫写诗抒怀,却遗憾未能结识王翰那样的奇才。
第三部分("凤山先生绝代豪"到最后)赞美友人并总结。诗人称赞凤山先生是难得的豪杰,像吉祥的景星瑞草一样罕见。他在公务之余登高望远,所到之处山川美景尽收眼底:岳麓山如翠绿屏风,湘江水如白练般清澈。最后诗人赞叹,文章才华和事业成就都如此高超,这座俯瞰江汉的黄鹤楼将千古流传。
全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抒发,展现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友人才华的钦佩。诗中运用大量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巨涛声撼岳阳楼"、"飞檐势压滕王阁"等,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