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分别时的深情厚谊,语言直白却情感真挚。
前两句说朋友相聚本就没理由,分别却总让人难过。诗人用"寄书寄剑"的细节,表现两人平日肝胆相照的交情——书代表精神交流,剑象征生死相托。
三四句用两个典故:把宝剑赠给朋友(吴国季札挂剑的故事),又把朋友完好送回故乡(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这里不是真的送剑还城,而是说对友情的珍重,就像对待珍宝一样。
五六句写分别场景:酒喝完了,连远山都显得黯淡;夜深人静时,两人的心却像蜡烛一样明亮温暖。用环境反衬内心的不舍。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嘱咐朋友,若路上遇到鸥鸟(象征自由超脱),就说我们早有约定要淡泊名利。把沉重的离愁化解为洒脱的约定,显得既深情又豁达。
全诗就像两个老友喝酒话别,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一句都能让人感受到那种"你懂我懂"的默契。特别是最后用鸥鸟传话的想象,把离别写得既诗意又充满希望,非常打动人。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