堑垣因粤匪掠争,民食不足,时适唐升庵司马赴艋,诸绅驰商禁口,从之;乃瓜代者至,惑于他说,旋①开旋禁,感而作此
我本乾坤一腐儒,微言敢许动当途。
为防枵腹伸乡约,谁绘流民达上都。
升斗价腾民怨沸,舟车禁弛佐情趋。
如何学得狙公法,朝夕纷更作远图。
为防枵腹伸乡约,谁绘流民达上都。
升斗价腾民怨沸,舟车禁弛佐情趋。
如何学得狙公法,朝夕纷更作远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写的讽刺时政的作品,用大白话来解析就是:
1. 开篇自嘲:作者自称是"天地间一个迂腐书生",看似谦虚,实则是讽刺当权者不听劝谏——他提的治国建议根本没人理会。
2. 问题背景:当地因战乱导致饥荒,官员唐升庵最初采纳乡绅建议禁止粮食外运("禁口")。但新官上任后反复无常,政策朝令夕改,让百姓苦不堪言。
3. 民生疾苦:用"饿着肚子""天价粮""百姓怨声载道"等生动描写,展现政策失误造成的恶果。运输禁令时紧时松,反而让贪官污吏钻了空子。
4. 辛辣讽刺:最后用"养猴人朝三暮四"的典故(出自《庄子》),痛批官员像耍猴人一样把政策变来变去,根本没有长远治国方略。
全诗亮点在于:
- 用"腐儒"反讽,明明心系百姓却装作无能
- "饿肚子""天价粮"等白话化比喻,让政治诗接地气
- 结尾的养猴人比喻,把官僚的儿戏政策扒得底裤都不剩
本质上是在说:你们这些当官的把治国当儿戏,政策变来变去苦的都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