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热闹的家庭聚会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四句像一张全家福照片:弟弟妹妹、妻子儿女、小侄子小外甥围在身边,这群天真烂漫的小辈故意撒娇耍赖,就为了逗作者开心。过年喝酒时,大家把最后的好酒(蓝尾酒)让给长辈;吃春盘时,却先把粘牙的麦芽糖(胶牙饧)塞给作者吃。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家人间亲昵逗趣的相处模式。
后四句道出作者的心声:虽然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形骸潦倒),但能全家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最有趣的是结尾——作者得意地说自己还有"装年轻"的资本:能开玩笑地称呼年长的张侍御为"张老哥",管殷判官叫"殷兄弟"。这种不拘礼节的称呼方式,既表现了亲友间的亲密无间,也透露出作者不服老的顽皮心态。
全诗妙在把普通家庭聚会写得活灵活现,没有刻意说教,却让人自然感受到:亲人团聚时的其乐融融,就是人生最珍贵的时刻。那些互相打趣、抢食粘牙糖的生活细节,比任何大道理都更能打动人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