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秦淮四首 其二

一带朱楼映紫霞,段师家世教琵琶。
碧窗晓腻鸬鹚粉,红袖春娇蛱蝶花。
垆畔远山巴子黛,栏边新水越娥纱。
当年记得吹箫曲,明月宁容薄雾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浪漫的江南画卷,用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带我们走进古代南京秦淮河畔的奢靡生活。

开篇"朱楼映紫霞"就像用浓墨重彩的画笔,勾勒出秦淮河畔红色楼阁与晚霞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这里提到的"段师家世教琵琶",暗指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段善本,暗示这个地方是音乐艺术传承的圣地。

中间四句用四种不同的色彩意象组成一幅工笔画:"碧窗"写清晨梳妆的女子,"红袖"写春日盛装的佳人,"远山"用巴蜀女子的黛色画眉来形容山色,"新水"用越地美女的薄纱来比喻水面。这些比喻既展现了自然美景,又暗含对美人的描写。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回忆,用"吹箫曲"的典故暗指秦穆公女儿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诗人似乎在说:当年见证过如此美好爱情故事的明月,怎会允许被薄雾遮蔽?这既是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暗含对现实不如人意的感慨。

全诗最妙处在于通篇写景却句句含情,表面描绘秦淮河的繁华盛景,实则寄托着诗人对逝去美好的无限追思。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既看到画面里的风景,更会想起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