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作品,用酒宴歌舞的热闹反衬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充满豪放与无奈的矛盾感。

上阕开篇就用"别对着中原叹气"的直白话,表面劝人别伤感,实则暗含对沦陷故土的痛心。"要你写诗赞美太平"这句带着讽刺,暗示朝廷只求歌功颂德。随后自嘲"老了不中用的就数我最惨",想归隐青山却连生计都成问题,道尽英雄暮年的窘迫。

下阕笔锋突转,用"谁砌了十丈高的诗墙"这种夸张比喻,突然把场景拉到赛诗会的热血比拼中。"看你过关斩将"的战场式描写,把文人较量写得像真刀真枪般激烈。最后在歌舞狂欢时突然刹车,用"记住啊,胡子都白了"的日常大白话收尾,像一盆冷水浇醒梦中人——再热闹的宴会也掩盖不了岁月流逝、壮志成空的现实。

全词像部蒙太奇电影:前一刻还在叹息国破家亡,下一秒就跳转到酒宴斗诗,最后定格在舞姬环绕中抚摸白须的特写。这种强烈反差正是辛弃疾的特色,把报国无门的悲愤、不服老的倔强、看透世事的清醒,统统装进酒杯里一饮而尽。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