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夜中的深情与遐想。诗人首先提到每年明亮的月亮都照耀着人们,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美。接着,诗人提到江水的流淌,虽然显得惨淡,却承载着万古的情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和人生的感慨。
在第三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往缑山寻找传说中的仙人羽客,这反映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最后,诗人提到在明亮的月光下,与凤凰的鸣声相和,象征着美好的愿景与和谐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月夜、江流、仙山和凤凰,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之美、历史情感、超脱追求和美好愿景的深刻感悟。它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的世界。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